緣起

五味屋~~一個充滿關係而不是塞滿東西的二手舖子

民國96年,鐵路局的風鼓斗式房舍在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的奔走下保存後,
楊鈞弼與游雅帆夫婦找東華大學的顧瑜君教授商量,此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未來。

囝仔們的

過去十年,牛犁社區進行社區營造,
社區工作都是大人主導,孩子們參與配合;
今年,該是孩子們當家的時候到了,
風鼓斗房舍要讓社區孩子們有屬於自己參與社區的平台與場域。

二手物流

為什麼是「二手店」?
顧老師跟牛犁的青少年服務隊在92-97年間,
每年都為了暑期「你來,做大學生」營隊,以跳蚤市場的方式募款。
二手物買賣是孩子熟悉的,且從中有很多成長
從募集、整理、銷售…整個過程都是很好的學習素材。

且二手消費是綠色消費所倡導,資源再利用、節儉等好處,
確認了這個孩子的空間,沒有新穎的電腦,只有舊玩意。

名稱由來

青少年服務隊在籌備期間,以小組工作坊方式討論商店名稱。
97年7月18日,各組報告,有一組提出「五味雜陳」作為店名。
因為收到物資從打開箱子到賣出,整個過程都充滿了酸甜苦辣的滋味,
有的東西令人羨慕,有的讓人啼笑皆非、有想破頭也想不出來是什麼的物品,
也有就算知道是什麼也不知道為何世界上會有人發明這種東西的感觸。
銷售時,被殺價,心很痛,若對方說標價太低啦,他們賺到了,感覺很酸。
人生五味在二手物交易中,不斷的要品嚐。
但因為是個歷史空間保存的屋子,所以取「五味」,加上「屋」,
確保二手商店與空間改造都在名稱上被認識。

諸事不宜之開幕

97年8月30日,戊子年庚申月壬寅日,黃曆上說:此日「諸事不宜」,
但孩子們說,9月1號要開學了,孩子們的店不管大人的習俗,
於是就在此非良辰吉日開張了。

重翻黃曆,五味屋開張日雖然「諸事不宜」卻是「宜破屋」,
在這工商社會誰用得上破屋?然這一天,我們拆掉「以利為重」的商業樑柱,
嘗試重建鄉村的價值。多元,不是物件的多樣,是價值的異質性。

從「空間」變成「所在」

五味屋真正要做的買買與金錢無關,
我們期許五味屋是個「一個充滿關係,不是塞滿東西的二手舖子」。
屋是空間(space),修繕裝飾後成為商品陳列販售的地方,
這空間不能只放滿東西,將藉著東西的進進出出累積起關係,
使「屋」這個空間變成「所在」(place)。
我們不期望五味屋是「千年暗室、一燈即明」的那盞燈,
在這破舊的老屋子裡,我們只是「為鄉村孩子的人生播下平衡種子」。